前行路上|张兰萍:用大爱为孩子们撑起一片天

“古对今,圆对方。严寒对酷暑,春暖对秋凉……”清晨,稚嫩的童声,伴随着“叽叽喳喳”的鸟鸣回荡在校园。这里是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水川镇白茨滩小学。教室里,一名拄着双拐、步履蹒跚的老师带领几名一年级学...

前行路上|惠敏莉:扎根人民 振兴秦腔

多年来,惠敏莉与演员们走到厂矿社区、田间地头,坚守在振兴秦腔艺术的阵地上,用艺术感染民众。

前行路上|孙景南:一把焊枪 铸就高铁列车脊梁

穿戴好重达5公斤,由防护皮衣、呼气式面罩组合起来的铝合金焊接全套工作服,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浦镇公司”)车体车间电焊工孙景南拿起焊枪,开始工作。弧光闪烁、...

前行路上|苏琴:救援一线 守护生命

自2012年参与志愿服务起,无论何时,只要蓝色的队服在身,苏琴的使命感便油然而生,每一次的救援背后,都有着一个特殊的故事,这让每一次的行动都变得无比难忘。

前行路上|黄会林:90岁高龄耕耘三尺讲坛

66年来,黄会林没有离开讲台半步,累计培养了170余位硕士、博士、博士后。这些人中超过半数已经成为学科领军人物和影视传媒界的精英人才,挑起了当代影视振兴的重任。

前行路上|田会静:白洋淀上的“清澈女神

白洋淀上碧波荡漾,芦苇倒映在斑驳的湖面上,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荡。在这如画的景象背后,离不开“80后”女工程师田会静和同事们的默默守护。

前行路上|郑培坤:“逆行”归乡 撬动山乡“巨变”

在岑巩县农牧行业,提起郑培坤,几乎无人不知。放弃年薪百万工作全心全意养猪的他,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研究生猪倌”。“逆行”归乡,“扎根”大山,以生猪产业为支点,撬动山乡巨变,他是当之无愧的“全国劳动模...

前行路上|樊生华:让茶叶成为“金叶子”

樊生华是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西湖龙井采摘和制作技艺”传承人。

前行路上|陈静:“小白”变身“新农人” 助力果农共致富

陈静是北京兴安尚农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负责人。2015年,她告别都市白领生活回乡创业,在不断学习实践中,从一名农业“小白”成长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新农人”。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建立新“农商模式”,陈静...

前行路上|斯朗旺扎:胸怀梦想 驰骋天路

斯朗旺扎是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格尔木机务段运用一车间指导司机,自2007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先后驾驶过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和复兴号高原动车组,奔驰于青藏铁路、拉日铁路、拉林铁路上。凭借自己的...

前行路上|陈燕:踏歌而行 带学生奔向“诗和远方”

2013年从南京大学文学院硕士毕业后,陈燕选择成为江苏省南京市聋人学校的一名语文特教老师。从教11年,陈燕以诗歌为桥梁,把失聪的孩子带出阴霾,用诗意的语言和富有意境的词句让学生感受到“诗与远方...

前行路上|王忠祥:传承红色基因的“故事爷爷”

最近几年,王忠祥不幸罹患尿毒症,但他依旧奔走在宣讲红色故事的路上。当有人问他“红色故事要讲到什么时候?”王忠祥不假思索地说:“讲到讲不动为止。”

前行路上|郑仁才:守护乡村30载的“拄拐村医”

“治病救人,这本来就是我们从医者的天职。”在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东坝镇大迳村,总能看到一位身穿白大褂、拄着双拐、挎着药箱、手推一辆小三轮的医生。他是大迳村卫生站的医生郑仁才。初中时,他因意外受...

前行路上|杨红军:留在大山深处 坚守三尺讲台

39年来,他坚守大山深处的三尺讲台,敬业奉献、以校为家,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前行路上|石文平:用一只手为娃娃撑起一片天

在重庆市开州区关面乡中心小学,有这样一位教师,他24年如一日坚守在乡村学校,把一批又一批孩子送出大山。他历经磨难、初心不改,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用左手书写了精彩人生,用奉献改变了山里娃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