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市开州区关面乡中心小学,有这样一位教师,他24年如一日坚守在乡村学校,把一批又一批孩子送出大山。他历经磨难、初心不改,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用左手书写了精彩人生,用奉献改变了山里娃的命运,诠释了一名人民教师的坚守与奉献。
在重庆市开州区关面乡中心小学,有这样一位教师,他24年如一日坚守在乡村学校,把一批又一批孩子送出大山。他历经磨难、初心不改,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用左手书写了精彩人生,用奉献改变了山里娃的命运,诠释了一名人民教师的坚守与奉献。
石文平为学生们授课(图片来源:重庆日报)
石文平出生在重庆一户普通家庭,家里兄弟姐妹众多,家境十分贫困。为了走出大山,石文平从小就刻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在那个年代,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只有通过努力读书,考上中专或大学,才能改变命运。但是我这条路却走得不容易。”1996年,石文平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庆市开县师范学校。在校学习期间,他品学兼优,写得一手好字,篮球、乒乓球、长跑、短跑等体育项目也不在话下,屡屡斩获佳绩。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96年寒假的一天,石文平因脑梗塞晕倒,被好心人发现及时送进医院抢救。他在医院昏迷了八天八夜,尽管命保住了,可右半身却失去了知觉,不得已只能休学。
“当时天都塌了,哪个学校会要一个残疾人当老师?”石文平回忆,虽然意外已经发生,但他告诉自己不能消沉。在生病休学期间,他日夜苦练用左手写字、画画。终于在1999年,他顺利通过了教师招考,成为关面乡姚程村校的一名乡村教师。
万事开头难。初到学校,石文平面临着不少困难。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学生和家长的信任问题。“毕竟我身有残疾,是要比其他老师多下一些功夫才能让大家信任我。”在第一堂课时,石文平用左手写的漂亮的粉笔字,赢得了满堂喝彩。
“千方百计上好每一节课。”这是石文平给自己定下的“铁纪律”。参加工作以后,他每天比别人多花两三个小时备课,吃透课标、研读课文、收集素材,把准备工作做到位。在课堂上,他工工整整写板书、激情澎湃讲解,争取把每一节课都上得生动精彩。课余时间,他结合自己的境遇,为学生讲励志故事,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不断成长。
石文平备课(图片来源:华龙网)
对于一些家境贫困的学生,石文平还经常把自己微薄的工资拿出来,为他们购买学习用具、生活用品,垫付书本费。他既当“爹”,又当“妈”,给留守儿童过生日,为问题儿童做心理辅导,对困难家庭学生资助帮扶……就这样,石文平凭借扎实的基本功、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得到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2006年,石文平被调到关面乡中心小学工作。他秉承“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课程改革理念,大力实施课程改革。他创办了《山里娃》班报,建设“书香班级”,建立学生劳动实践基地,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他还潜心研究山村孩子的成长环境,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和行为习惯。“我自己就是从山里走出来的,对山里孩子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我要努力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让他们走出大山。”石文平说。对于未来,他说:“今后的路还很长,我要用自己的热情和执着,去教书育人,发挥光和热,为大山的儿女,做出贡献。”
(综合自华龙网、重庆日报、中工网等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