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路上|刘永生:行走阡陌间 做乡亲们的健康“守门人”

作者|刘舒
  • 故事人物
    • 刘永生
  • 故事地点
    • 中国
    • 陕西省
    • 渭南市
    • 潼关县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中国好故事
  • 发表时间
    • 2023-12-15

在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秦东镇,荒移村卫生室的村医刘永生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秦东镇的十里八乡,谁家有了病人,只要一通电话,这位中等身材、脸上总带着微笑的中年男人,就会背着医疗箱及时出现。

在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秦东镇,荒移村卫生室的村医刘永生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秦东镇的十里八乡,谁家有了病人,只要一通电话,这位中等身材、脸上总带着微笑的中年男人,就会背着医疗箱及时出现。

刘永生常说:“我是医生,也是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是我的职责,也是我的使命。”从事村医工作47年,他走遍了周边近100个村,为15万人次提供医疗服务,接生500余人,为患者垫付医药费近五万元。刘永生几乎把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基层卫生工作,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他为“山乡里的‘120’”。

刘永生(图片来源:西部网)

“‘娃呀,你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要忘了村支书的恩情,不要忘了乡亲们对咱家的帮助,长大了当个医生,要让没钱的人都能看得起病。’我六七岁时,我妈就一直这样叮嘱我。”聊起当初如何立志学医,刘永生永远不会忘记母亲对他的教诲。

原来,在刘永生两岁那年,他的右腿不慎摔伤骨折。但是家里贫穷没钱治疗,可如果再拖下去就会落下残疾。当时的荒移村村支书得知情况后,立即发动乡亲凑了20块钱,让刘永生及时得到治疗。从此,妈妈就时常提醒刘永生:“你是乡亲们凑20元救的,长大后一定要用自己的能力,去回报乡亲们。”

上高中时,学校里开办了文艺班、医疗班。刘永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医疗班。1976年,高中毕业后,刘永生就在村里当上了一名村医。1977年的夏天,村上一名妇女产后大出血,刘永生赶到患者家里进行紧急处理后,第一时间和家属把病人抬到了县医院。遗憾的是,由于失血性休克,患者没能抢救过来。看着患者母亲和丈夫悲痛欲绝的样子,刘永生心里十分痛苦。

“那天,我就下定决心,乡亲们需要啥,我就学啥。”刘永生说。于是,他开始学习产科知识和救治技术,帮助更多孩子健康安全地出生。截至目前,他接生过的产妇有500多个,大人、小孩全部平安。

“我不是科班出身,所掌握的医疗知识满足不了群众的需要,所以我要不停地学。”除了产科知识,刘永生还四处拜师学艺:跟着老中医学针灸按摩,到镇卫生院跟着医生学西医,往县医院、市医院转送病人时也跟着医生学习相关疾病的救治方法。刘永生还自费到西安、郑州等地参加医学专业培训30多次,写下的学习笔记有80多本。

“刚学医那几年,为了体验针灸的手法和针感,我常常在自己身上扎针。另外,我亲身体验的药物不下百味。”功夫不负有心人,刘永生先后掌握了针灸、拔罐、按摩、洗胃、急性外伤处理、导尿等技术,并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技法。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时,患者的痛苦减轻,花费也很少。

从医多年,刘永生心里建起了一本厚厚的“健康账册”。村里谁是老年病、慢性病患者,谁是重症患者,他都记得清清楚楚。除了日常的接诊、出诊,刘永生还会专门抽时间上门探访,和患者聊聊天,给他们宽宽心,用心用情守护着乡亲们。

刘永生在出诊的路上。(图片来源:新华社)

随着刘永生的医术越来越精熟,他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十里八乡的患者都慕名而来,就连邻省的河南灵宝、山西芮城等地的患者,也来到这个乡村卫生室寻医问药。

曾有不少人劝他离开荒移村这个小地方,搬到县城开诊所,都被他婉言谢绝;也曾有人想利用他的名气推销药品,有的利润还很丰厚,但都被他挡了回去。他说,家乡就是他的根,是他人生的舞台,“为了村民的健康,我愿做一辈子的村医!”

(综合自新华网、人民网、陕西日报等相关报道)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