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路上|清华“轮椅博士”:自强不息应成为青年底色

  • 故事人物
    • 朱晓鹏
  • 故事地点
    • 中国
    • 北京市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中国好故事
  • 发表时间
    • 2023-07-04

近日,清华“轮椅博士”朱晓鹏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求学生涯,顺利毕业。在毕业典礼上,学校领导弯下腰,郑重地为他拨穗。

近日,清华“轮椅博士”朱晓鹏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求学生涯,顺利毕业。在毕业典礼上,学校领导弯下腰,郑重地为他拨穗。

朱晓鹏在毕业论文致谢中简短地讲述了自己的求学故事,并写道:“即使我的身体仍然瘫痪,并且一直神经疼痛,但只要我还活着,我就要继续追寻我的梦想,继续在科研道路上前进。”

朱晓鹏接过博士学位证书。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感谢妈妈寸步不离

1993年,朱晓鹏出生在湖南娄底一个农村家庭。从小酷爱化学的他,因获全国化学竞赛湖南省一等奖得到了自主招生的机会,2010年被保送进入清华大学化工系。原本他应该在大学继续追寻梦想,但2011年成了一个分界点,“当时我正在准备大一的期末考试,一天晚上回宿舍的时候,脊髓里面的一根血管突然破裂,当天就动不了了。被舍友送到医院后紧急做了手术,之后被医生告知是血管瘤压迫了神经导致瘫痪,以后都要坐轮椅了。”

突如其来的疾病,让朱晓鹏不得不休学回家。“特别难受,回家之后脾气也变得不好,还压根儿没心思学习了。”卧病在床的日子是最难熬的,朱晓鹏坦言,好不容易度过了人生的灰色时光,但每次想起曾经在篮球场上奔跑的时刻还是会很心痛。

“时间是最好的良药,无聊的时候就一遍遍翻看霍金的《时间简史》、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一段时间过去,我慢慢地接受了现实。”在妈妈的鼓励与照拂下,朱晓鹏开始在家做复健,先是被妈妈搀扶,后来自己扶着墙,每天一有空就锻炼腿部肌肉。他像婴儿学步一样,从无法站立到坚持一分钟、十分钟、半小时,从走一米、两米直到爬上楼梯。

就这样过了两年,在身体状况比较稳定之后,朱晓鹏怀着忐忑的心情给学校写了信。朱晓鹏说:“虽然能勉强走路,但大多数时间还是要坐轮椅的,做化学实验比较困难,所以我很迷茫,不知道如何继续。我把所有情况都写在了信里,没想到很快收到了学校的复信,学校老师鼓励我并帮忙协调,让我得以重新回到清华园学习计算数学专业。”

潜心科研从未懈怠

因为行动不便,朱晓鹏无法进行化学实验,在学校和老师的帮助下,他成功转入了数学系。“老师为我调换了更方便的上课地点;数学系的一位校友伯伯给我捐赠了电动轮椅;学校专门为我和妈妈安排了有电梯的公寓;导师黄忠亿也时常关心我的身体……”复学后,身边无处不在的关爱,让他渐渐恢复了往日的乐观与自信。

尽管身体瘫痪,并且一直神经疼痛,但朱晓鹏从不缺课。几年前,为了缓解脊椎压迫,朱晓鹏接连做了两次手术,却仍舍不得请假休养,就连他的导师黄忠亿都感慨:“他在那么痛苦的状态下,读书学习实践一样都没落下,实在不容易。”

起初,黄忠亿只给了朱晓鹏有限的课题材料,但朱晓鹏完成的结果却大大超出预期。黄中亿说:“他有很强的独立研究能力,不仅把我布置的工作完成得非常好,还想到了去做反问题。”

这份执着与努力,让朱晓鹏收获了不错的成绩,最终成功直博。

整个读书阶段,朱晓鹏对于科研都未曾懈怠,一张张奖状是对他无声的肯定,本科期间他拿到的奖学金和助学金足以支付他的学费和生活费。攻读博士期间,除了国家发放的补助,他还通过做助教获得了一些收入,他用这些钱承担了妹妹读大学的学费。

朱晓鹏与导师黄忠亿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把知识与希望带给更多人

潜心科研的同时,朱晓鹏也开始用自己的方式回报周围人。他和同学发起创立了“清华无障碍协会”,希望将“无障碍”的理念传播给更多人;他还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多次前往贫困地区公益讲学。

毕业前的大半年里,朱晓鹏一直在寻觅家乡的工作机会。但是,坐着轮椅投递简历,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

在清华春季招聘会上,西部地区用人单位的“求贤若渴”让他突然打开了思路:“怎么能尽更大努力回报学校、社会,实现个人价值?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不正好契合自己的未来规划吗?”

最终,朱晓鹏决定去新疆大学当一名老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投身数学学术研究。前阵子,他特地去了趟新疆,当地长且强的光照让来自南方的他略感不适,他却依旧说自己很喜欢那里:“校园很美,有些地方有母校的影子。”

即使经历了太多生命中的不确定性,面对未来,他依然怀抱憧憬:“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我想贡献一份力量,钻研学术,教书育人。”

(综合央视新闻、光明网、北京日报、中国青年报相关报道)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