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路上|赵治海:不走“寻常路” 一生只为“谷”

  • 故事人物
    • 赵治海
  • 故事地点
    • 中国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中国好故事
  • 发表时间
    • 2023-06-26

张家口,一座气候特殊、土壤贫瘠的塞外山城。谁能想到,在这里诞生了一项农业科研的奇迹:一位农民的儿子带领他的团队,突破“杂交谷子”的世纪难题,创下亩产811.9公斤的世界高产纪录,他就是赵治海。

张家口,一座气候特殊、土壤贫瘠的塞外山城。谁能想到,在这里诞生了一项农业科研的奇迹:一位农民的儿子带领他的团队,突破“杂交谷子”的世纪难题,创下亩产811.9公斤的世界高产纪录,他就是赵治海。

因贡献突出,业界有“南有袁隆平,北有赵治海”的说法。

赵治海(左三)和团队成员交流科研试验情况。 图片来源:新华社

“铆足劲,想用知识为家乡父老做点事”

1958年,赵治海生于张家口农村,年少时的他“地里刨食” “除了锄地、拉石头,还挖过地道、赶过牛车马车” 。1977年恢复高考后,他考上了河北农业大学农学系,从此与谷子研究结缘。

在学校,赵治海完成了谷子光温反应试验,得到河北省农科院指导老师的高度评价。凭着优异的成绩,赵治海本可以在大城市找到理想工作,可毕业后,他却选择回到家乡,研究杂交谷子。

谷子高产杂交种选育是世界性难题。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全国有30多家谷子研究单位先后开展杂交谷子研究,以提升产量。“张家口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很多百姓只能种谷子。我当时就铆足干劲,想用知识为家乡父老做点事。”赵治海回忆说。

1982年,赵治海来到张家口坝下农科所。彼时,张家口种植谷子面积近200万亩,亩产不足140公斤。一些山区、半山区以种谷为生的农民急需高产新品种问世。

“前人受挫的原因是套用水稻、高粱的模式研究,没有按照谷子的物种特性研究。”刚走出大学校门没多久的赵治海,对谷子研究提出了新想法。在实验室,赵治海发现谷子长日照低温不育现象,想到在学校做过的试验,他和团队在80年代中后期提出走谷子光温敏“两系法”技术路线的设想。

1994年,赵治海团队成功选育出谷子光温敏型雄性不育系“821”,填补了谷子光温敏不育系研究的空白。随后,他们成功总结了谷子光温敏不育技术与规律,经河北省科技厅组织专家鉴定通过。

经过团队持续攻关,2000年,世界上第一个谷子光温敏两系杂交种“张杂谷1号”诞生,它比常规谷子增产30%以上。

杂交谷子拥有高产、优质、节水、省工等特点,在旱地比常规谷子亩产量翻一番,最高亩产逾810公斤,谷子不再是低产作物。“谷子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这个世界上经30年久攻不破的研究课题,被赵治海团队攻破,创造了谷子育种史上的一个奇迹。

赵治海在南繁育种基地。 图片来源:央视网

“认命”不攀高,一心只为“谷”

攻克了“张杂谷”,赵治海的生活开始泛起波澜,鲜花和掌声来了,名牌大学和科研院所的“橄榄枝”也来了。很多人劝赵治海:“‘树挪死,人挪活’,还是动动地方,谋个好点的单位。”然而,赵治海不为所动。

“我是为杂交谷子而生的,这是我的命。”赵治海说,在目前的单位,他把谷子杂种优势的原因和产生条件都摸清了,一旦离开,研究很可能就会断档,太可惜了。

好的品种只有被推广种植后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惠。为了让乡亲们相信科技、多种谷子,这些年,赵治海不知辗转了多少乡镇农村和田间地头。每到谷子授粉的关键时期,乡亲们一打电话,他就赶紧骑摩托车过去给大家作指导,有的村路远,来回得100多公里。

“我的电话簿里存了四五百位这样的乡亲,他们拿我当兄长、当亲人,这让我特别幸福。”赵治海说,经年累月的技术咨询、讲课培训、实地考察,乡亲们逐渐打消了顾虑,种植积极性越来越高,很多农村组建起了合作社,使种植、农机、加工、储运、保险一体化的“张杂谷”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起来。

然而,赵治海并不满足,他要让优质高产的谷子出现在更多百姓的餐桌上。

“让谷子走出国门”

2008年5月,跟随河北农业部门,赵治海第一次去了非洲。他用小米做成爆米花给当地民众品尝,受到了称赞与认可。随后,他在埃塞俄比亚一高粱研究所开始了谷子试种。

“埃塞俄比亚当地主要吃‘苔麸’‘手指谷’等农作物,但是产量低。”赵治海说,谷子产量高、适应期短、容易脱壳,3个月的短生育期,更能灵活适应降雨条件。杂交谷子在埃塞俄比亚试种获得了成功,亩产达300公斤,而当地主要粮食作物亩产只有100公斤左右。

2009年以来,“张杂谷”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业援非项目,也是“南南合作”项目之一。2010年,在墨西哥举办的世界饲料与食品安全大会上,赵治海作为唯一一名发言的中国代表,作了题为《走向世界的杂交谷子》的发言。杂交谷子研究成果在国际会议上的首次亮相,让全世界了解了中国人民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所做的不懈努力。

如今,非洲部分国家已引种杂交谷子。赵治海说,非洲的自然条件并不差,大多数国家年降水量在200毫米至2000毫米,气温高、光照足,一年能种三季,杂交谷子能把非洲变成世界的粮仓。如果解决了非洲吃饭的问题,就解决了世界吃饭的大问题。

“人的一生总要有不懈追求的东西,路程或许‘歪歪扭扭’,但必定敌不过坚定信念。谷子是我的梦,在这条路上,我永远会以百分之百的信念去尝试百分之一的可能。”赵治海说。

(综合新华社、央视网、澎湃新闻、人民政协网等相关报道)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