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路上|张晨:将音乐化作微光,照亮前进的方向

  • 故事人物
    • 张晨
  • 故事地点
    • 中国
    • 安徽省
    • 安庆市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中国好故事
  • 发表时间
    • 2023-05-26

作为全国首个音乐学科教学声乐专业的视障硕士生,毕业后,张晨选择重返母校任教。她说:“音乐是我心中的光,我想让这束光‘住’进更多残障孩子的心田。”

十指在黑白格间跳跃,音符织起的旋律如暖流般在孩子们的心间流淌……在安徽省安庆市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师张晨熟练地弹奏着钢琴。台下,孩子们随着节奏轻敲课桌,闭上双眼放声歌唱。阳光洒满一地,张晨和学生一道沉浸在音乐里。

作为全国首个音乐学科教学声乐专业的视障硕士生,毕业后,张晨选择重返母校任教。她说:“音乐是我心中的光,我想让这束光‘住’进更多残障孩子的心田。”

在安庆市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室里,张晨给学生们上音乐课。图片来源:新华社

13岁来到安庆特教学校时,张晨正经历人生一场“巨震”。从小弱视的她视力大概只有0.3,但还可以写字、看书。小学六年级的一天,因眼底充血,她的视网膜脱落了。“走在上学的路上,眼前突然变得模糊,像是起了好大的雾,眼前的人、物,都只剩下一个轮廓。”遭逢变故,张晨觉得“被捆住了手脚”,如坠冰窟。

父母不惜借钱、花重金,带张晨找了当时全国最好的医院、最好的医生。但手术没有成功,视网膜贴上了,张晨的视力却丝毫没有恢复,从此还失去了光感,再也分不清白天与黑夜。

失明让走路、夹菜这样的小事变得困难,也让张晨深感自卑、无助。直到有一天,一首钢琴曲偶然间抚平了她的焦虑。

“我在听一首曲子的时候感觉到了巨大的安抚,那一刻,好像突然从焦躁的情绪中解脱出来了。”音乐打开了张晨的内心,让她有了探索这个世界的力量,“静下心来后,我发现自己回忆起了很多以前看到过的色彩,当时就想,也许看不见也不是那么可怕的事情。”

瞧不见琴谱,她就用手摸索盲文,背下音符一节节学;分不清琴键,她就先试左手再换右手,夜以继日一遍遍练。音乐像一道光,为她打开一扇窗。2002年,16岁的张晨被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音乐系钢琴专业录取,成为安庆市第一位盲人大学生。

“大学毕业后,我回到安庆市特教学校,既教盲文,也教音乐。”张晨回忆说,那段日子生活稳定,工作顺利,她还和自己的导盲犬驯犬师唐文泽结为夫妻。

张晨在安庆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学生盲文。图片来源:新华社

2017年,一个消息让张晨为之振奋:新修订的《残疾人教育条例》出炉。里面的一句话,张晨至今记得清楚:“残疾人参加国家教育考试需要提供必要支持条件和合理便利的,可以提出申请。”一直想继续深造的她见到了曙光,“我知道这个消息后,一分钟都没有犹豫,这就是我一直等待的机会。”张晨说,“我想通过自己考研这件事,让视障者看到更多的可能性,让他们也勇敢地去追求梦想,不要给自己的人生设限。”

跳出舒适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凌晨4点多,她利用刷牙间隙听课学习;课间休息,她背单词、刷题;没有盲文复习资料,她就找人扫描或翻译。“这种盲文笔记本,我当时手写了近100个。”翻动着桌上厚厚一摞笔记,张晨说。

这样精确到分钟的生活,持续了一年左右。2020年,张晨以初试、复试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安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每个人心里一亩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个一个梦,一颗呀一颗种子,是我心里的一亩田。”拿到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的最后一堂课上,张晨弹了一首《梦田》。她问孩子们:“如果你们心里有一亩田的话,你想用它来种什么呢?”孩子们回答得很踊跃:“爱”“光明”“梦想”……

说着说着,张晨和孩子们都流下了眼泪,说着说着,孩子们明白了,张老师和他们暂时的分别正是要去追寻这些答案。

2022年,张晨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到了安庆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小朋友们学唱黄梅戏,牵头组建“七彩旋”音乐社团,组织非洲鼓、葫芦丝和竖笛的兴趣班,排练音乐剧……在张晨看来,音乐给自己带来了“光明”,她也盼着孩子们能在音符中感受生命的色彩。

授课中的张晨。图片来源:新华社

“一点一点发着微光,一闪一闪寻找未来方向,萤火虫啊,努力去照亮,不怕渺小,看见生命的力量。”这是张晨创作的一首名叫《萤火虫》的歌,她希望用自己的微光,照亮视障孩子前进的方向。

(综合新华社、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中国新闻网等报道)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