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我们·逐梦希望之港

  • 故事地点
    • 中国
    • 河北省
    • 沧州市
    • 黄骅市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新华社
  • 发表时间
    • 2024-10-07

​煤,是国家工业发展的动力,我国煤主要产自西北,西煤东运,北煤南运,为国家经济发展助力,翻车卸煤,108节车厢,每节车厢80吨,一次单组可翻转4节车厢,20秒完成车体180度翻转,4条翻车线可同时工作,48个储存罐,远程调度控制,装船环节,离港。

煤,是国家工业发展的动力,我国煤主要产自西北,西煤东运,北煤南运,为国家经济发展助力,翻车卸煤,108节车厢,每节车厢80吨,一次单组可翻转4节车厢,20秒完成车体180度翻转,4条翻车线可同时工作,48个储存罐,远程调度控制,装船环节,离港。

这里是我国煤炭第一大下水港,黄骅港!

炒饼写生,是一名城市速写者,喜欢用画笔记录家乡河北的美丽风景。第一次来黄骅港写生,他就被它的“工业风”、自然美深深地吸引。

王洪山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黄骅港人。自20世纪80年代黄骅港开始建设以来,王洪山用摄影的方式见证了黄骅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沧桑巨变。

每年超2亿吨煤炭从这里转运,占北方煤炭下水总量30%,累计超28亿吨,开港以来连续5年稳居全国首位。黄骅港已经成为北方第一大煤炭下水港。

想象中的煤港应该是到处黑乎乎、煤炭粉尘满天飞的景象,但是在这儿看到的却是整洁的路,绿色的植物,活泼的鱼,流动的水,就是不见黑色的煤。这是为什么呢?

国家能源集团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师汪大春介绍,干雾系统,靠高压气体,把水珠打成微米级别水雾,赶走煤尘煤灰。

从满身煤泥一身煤黑,到运煤不见煤,运煤不起尘,汪大春和他的小伙伴们把创新作为生产力,一起为黄骅港的绿色生态化发展默默做着贡献。

因为有了了不起的他们,才有了了不起的黄骅港。

策划:李凤双 武鸿儒

监制:贾敬刚 张洲

编审:陈忠华 冀国锋

统筹:范世辉

导演:郭楠楠 于莹 杨清媛 王立昌

记者:曲澜娟 牟宇

编导:刘瑞娟

新华社音视频部

新华社河北分社

河北广播电视台

联合出品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