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山西焦煤汾西矿业双柳矿通风区仪器维修组组长,每隔半个月,赵亚俊就要对井下安设的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气、温度、风速等的传感器挨个进行校准,确保所有仪器正常运行。此次,他要前往的点位是8211轨道顺槽,需转3趟猴车,再步行2000多米。
6月28日22时30分,穿着一身藏蓝色工作服、背着工具包的赵亚俊又下井了。
作为山西焦煤汾西矿业双柳矿通风区仪器维修组组长,每隔半个月,赵亚俊就要对井下安设的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气、温度、风速等的传感器挨个进行校准,确保所有仪器正常运行。此次,他要前往的点位是8211轨道顺槽,需转3趟猴车,再步行2000多米。
次日0时过半,赵亚俊才到达目的地。系好安全绳后,他身手敏捷地踩着护网爬到5米高的顶板下,将安全钩挂牢,开始对传感器进行标效、断电试验,爬上爬下、专注操作……3个小时后,顺槽中的17个传感器全部校准完成。赵亚俊休息片刻,开始返程,出井时恰逢日出。
“每一轮校准,忙乎下来得七八天。其余时间,大多在车间维修瓦检员们日常携带的光瓦仪和各类便携式监测仪。”赵亚俊说。
赵亚俊与矿井仪器维修结缘,源于一台老旧电视机。
“电视坏了吗?我试试看能不能修好。”2001年,刚参加工作的赵亚俊看到办公室的角落里放着一台落满灰尘的黑白电视机,便上前询问时任区长闫幸国。
“想修就修吧,不过之前好几个人试过了,都修不好。”闫幸国说。
两天后的早晨,闫幸国一进办公室就看到电视里正播放着新闻,顿时一脸惊讶。“小伙子不错,有两把刷子!以后你就专门跟着师傅学习维修光瓦仪。”闫幸国的话让从小喜欢鼓捣电器的赵亚俊十分欣喜。
双柳矿是由村办小煤窑转变而来的,2001年改扩建投产后,瓦斯监测设备的日常维修全部依靠柳湾矿定期派技术人员前来处理。柳湾矿距离双柳矿150多公里,遇到大雪封山或是雨天路滑,技术人员来不了,就会耽误检修工作。
从那时起,赵亚俊就抓住柳湾矿技术人员每次来矿维修的机会,用心学习、上手实践,不到半年时间就能独当一面。第二年,他已经挑起了全矿瓦检仪维修的重任,成为真正的矿井安全“守护神”。
10多年前,煤矿井下监测瓦斯主要靠光干涉式甲烷检测仪,俗称“光瓦”,内部由340多个元件组成。赵亚俊每天的任务就是跟它们较劲,拆了装、装了拆,让坏了的仪器重新上岗。为了方便维修,他还把废旧锚索一点点打磨成像刀刃一般薄的改锥,专门用于操作小米粒大小的螺丝。
在2003年举办的山西焦煤第一届职工技能大赛中,年仅24岁的赵亚俊在两个半小时内,将装有340多个元件、最小仅小米粒般大小的仪器元件一个不落地拆卸开后再重新组装起来,取得仪器维修项目汾西矿业第一名、山西焦煤第四名的好成绩。
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更新应用,用于监测煤矿井下气体的仪器设备越来越完备,仪器维修组也从1人逐步扩充至5人。从单打独斗到维修组组长,赵亚俊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他带领组员不断学习,并凭借多年经验总结出一整套完善的故障诊断流程、评判标准及维修保养操作规程。“师傅不仅技术好,还有很多巧心思。”徒弟们对赵亚俊打心眼儿里佩服。
始于热爱,成于匠心。多年来,赵亚俊带领组员研究的新技术、新方法取得了8项国家专利,并多次获得“五小”创新奖励。在“梅安森杯”2023年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瓦斯抽采监测工赛项中,他获得一等奖,被山西焦煤授予“优秀劳动者”称号。